桑植县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贺龙、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民情淳朴,有“桑植民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项。凉水口镇中心小学位于桑植县的中部山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该校在“文化立校”特别是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土家族摆手舞、桑植民歌、狮子舞等,已经成为该校的文化特色符号。
为了加强民族文化交流,特别是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让新疆吐鲁番地区培训班的学员们了解内地农村学校的办学情况,经我院与凉水口小学协商,决定共同举办一次“教育文化交流”联谊活动。
12月5日上午8点,我院吐鲁番双语培训班学员及任课教师、全国班部分师生一行70余人,经过近3个小时车程,来到凉水口小学,立即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上午11点30分,在学校会议室,我院第七期吐鲁番培训班的学员与凉水口小学的领导、老师一起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我院卜爱华院长主持,凉水口小学储允海校长致欢迎词,储校长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同行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学校将近全力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接着,凉水口小学钟玉峰副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学校教导处吴主任介绍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情况。最后,宾主双方就学校管理、教学改革、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下午1点30分,随着一阵锣鼓响起,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文艺演出正式开始。首先上场的是凉水口小学师生一起表演的“狮子舞”。紧锣密鼓之中,八只“幼狮”在四只“雄狮”的引导之下,昂首摆尾地走上舞台,一会儿耀武扬威,一会儿戆态可掬;有时抖毛挠痒,有时追逐嬉戏,或站立、或趴卧、或翻滚、或跳跃,高难度的动作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场上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之后,凉水口小学学生表演的桑植民歌、土家族摆手舞、现代舞蹈“茉莉花”以及我院西藏学生表演的藏族舞蹈、内蒙古学生表演的蒙古族舞蹈、新疆学生表演的维吾尔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轮番上场,特别是吐鲁番培训班的学员门带来的吐鲁番民间舞“纳孜库姆”,幽默、诙谐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演,把演出活动推向了高潮。
本次活动不仅加强了边疆与内地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使吐鲁番培训班的学员及我院的边疆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内地少数民族地区的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家长及凉水口镇周边村寨的许多村民到场观看。活动结束后,一位附近村子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向我们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希望我们也去他们的村里,与村民一起交流、一起表演,可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