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院首次面向新疆地区招收民族预科生,并开始接受新疆“协作计划”学生,当年招生60名,2010年招生80名,今年来自各个院校的新疆学生将超过400名。边疆地区学生来到内地,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除了学习外,还有气候、饮食以及风俗习惯等等方面。虽然我院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对当地的民风民情缺乏实际的感受,有些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增强教育教学管理效果,我院利用暑假时间,组织了各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赴新疆自治区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除了与吐鲁番地区教育局、吐鲁番地区试验中学进行了业务交流外,我们还走访了6名学生家庭(其中城镇农村各3名),最远的到了位于中哈边境的哈巴河县。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情意。通过走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家庭及生源地各方面的情况,通过与学生家长座谈,得到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新疆处于我国的西北,同学们来我校上学,远的有近5500公里,近的也有近4000公里,路途非常辛苦。为了亲身感受学生上学的路途之苦,这次考察,我们特意安排了一段普通火车的行程,从乌鲁木齐到西安,全程33个小时,一天两晚,虽然坐的是硬卧,大家还是感觉很累。而我们的学生,上学、回家的时候,正是春运或旅游的客流高峰期,能够买到火车票就不错了,更别想坐卧铺,而很多学生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就是有卧铺也不一定舍得买,所以一般都是坐硬座,有时还是站票,那一路的辛苦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收获颇多。一是感觉责任重大。新疆是我国的边境大省,能源大省,新疆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发展需要人才,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新疆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因此我们肩负的责任很大、担子很重。二是“相互尊重、真诚相待”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我国各民族人民都是热情好客、豪爽淳朴的,与他们打交道,关键是要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只要做到以诚相待,什么样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三是增强了献身民族教育的信心。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我们看到了民族地区发展的希望,更增加了我们办好民族教育,做好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信心。